站内搜索 |
|
热点文章 |
|
|
发布日期:2009/7/29 阅读:12303次 |
|
|
科学家岗位:营养标准
所在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 一、个人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二、学习与工作简历 1981-1985年,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5-1991年,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0-1991年,英国Aberdeen大学ROWETT RESEARCH INSTITUTE,博士研究生 1992-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1-2002年,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访问教授 2002.3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社会兼职: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新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审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营养学报》编委会副主任,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畜牧兽医学报》和《中国畜牧杂志》等杂志编委。 主要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课程《家禽营养》和研究生课程《家禽营养专题》、《家禽营养与饲料技术(案例分析)》,参加讲授博士生课程《动物营养科学SEMINAR》。 四、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 家禽营养代谢与调控、营养与免疫、微量营养素营养、饲料添加剂及应用技术研究。 现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部和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以及国内外合作课题多项;已发表科技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制订了多个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科研成果“肉鸡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和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0-2周龄肉鸡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出版了主编专著《动物免疫营养》、《家禽营养》(第二版)、《家禽营养与饲料》和《肉仔鸡营养与饲料研究》,副主编《配合饲料学》,参编《中国饲料学》和《饲料工业手册》等。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90余人。 五、团队成员: 1.袁建敏,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2009-2010年期间在美国Arkans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市家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研究家禽饲养场建设规划方案制定、饲养管理和繁育技术、饲料配制和生产技术。曾参与“鸡优质高效配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和“鸡预混料配方技术”和“鸡环保型配合饲料配方技术”研究,承担“家禽环保型配合饲料配制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城郊区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和河北省“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黑龙港低平原区林地生态养鸡高效饲养模式的研究与示范”研究。主持修订国家饲料工业标准“饲料中铅的测定”,“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仔鸡配合饲料”和农业行业标准 “肉仔鸡、产蛋鸡浓缩饲料、微量元素预混料”,主持制订“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农业行业标准和“饲料用DDGS(玉米)”国家标准。发表科技论文共6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 2. 张炳坤,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2003-200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2013年期间在美国Chicago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禽胃肠道结构功能和畜禽产品品质的营养调节,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锌对肉鸡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调控作用机理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 3.王忠,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家禽主要食源性细菌性肠道致病菌营养免疫控制技术研究。2004/09-2008/07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获农学博士;2011/01-2012/03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β-1,3-D葡聚糖对鸡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通透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其他作者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 4. 杨鹰,女,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家禽营养生理和家禽营养代谢病研究。。2000-2003中国农业大学家兽医病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5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后,自2005起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11-2012年期间在美国Texas A&M 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先后主持完成镁营养水平调节体外培养的鸡胚肝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机制,镁参与调节鸡胚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自由基代谢的机制,十一五计划支撑课题“猪禽配合饲料工业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的子课题,镁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强肉仔鸡应激耐受性机制,染料木黄酮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预防腹水综合征肉鸡肺动脉血管重塑的机制等项目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 5.刘丹,女,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讲师。2001~2004在浙江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6~2009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10~2012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通过建立肉仔鸡球虫病、沙门氏肠炎、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模型来研究这些疾病影响肉鸡肠道健康和养分代谢的可能机制。以第一作者累计发表科技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3篇。 6.聂伟,女,硕士,中国农业大学讲师。2006年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11-至今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家禽营养需要以及营养与免疫,迄今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
关闭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