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
热点文章 |
|
|
发布日期:2009/6/24 阅读:11268次 |
|
|
张宏福,男,1965年生,浙江富阳市人,中共党员,动物营养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 |
1.学习、工作简历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199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自1992年起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建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重要成绩。 |
2.成果、著作
“八五”至“九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和河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十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及公益性研究项目等3项,取得获奖成果5项、专利2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1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5篇。“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加2项;参加973课题1项,副主持饲料生物学效价评定国家公益性课题2项。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理事,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营养学报》编委及编辑部副主任、《饲料广角》副主编等。 目前研究领域包括健康养殖、环境与肉品质、饲料安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控制等。
| 3.团队成员
萨仁娜,女,动物营养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饲料安全和畜禽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973”子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负责起草农业行业标准2项。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和“畜禽健康养殖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前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国家专利1项。 卢庆萍,女,汉族,动物营养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与畜禽肉品质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猪肉、鸡肉生产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2003AA243040)及973计划子课题“畜禽肉品质性状形成的代谢与调控机理”(2004CB117507),主要进行热应激对生长猪、肉鸡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机理研究。2005年主持国家公益性项目“饲料营养价值及转基因饲用安全”(DIB4J152),“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肉鸡应激管理与福利水平调控技术研究”(2006BAD14B02-6)。 孙哲,男,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博士后,中共党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兽医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先后开展禽用抗球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工作、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机制的研究等,目前主要从事饲料安全和畜禽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畜牧兽医学报》、《中国生物过程杂志》、《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动物营养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译与参编《绵羊营养》、《断奶仔猪营养与饲养管理新技术》、《人畜共患疾病病原检测技术》著作3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一项,参与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陈长喜,男,动物营养学博士后,副教授,先后承担犊牛、羔羊高效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工作、网络管理与代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肉鸡可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肉鸡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全国肉鸡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统计”,构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经济数据库,分析影响肉鸡价格的各种主要因素,建立不同区域肉鸡价格预警制度,对中长期肉鸡生产及消费做出合理预测,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和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引导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保证肉鸡产业持续稳定。 任立芹,女,动物营养学博士,先后从事基因表达量检测的研究工作,首次检测了促生长基因S6K1和eIF-4E在黄羽肉鸡和艾维茵肉鸡中的时空表达。目前主要从事肉鸡饲料消化率评价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通过体外模拟肉鸡小肠液以及小肠消化的过程,创建以酶法为基础的肉鸡饲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筛选与评价基于饲用酶制剂与益生素的节能减排技术。
| |
关闭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