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介绍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肉品加工与废弃物利用岗位专家。长期从事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农业部和江苏省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研究领域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20篇,申请专利9项,授权5项,鉴定(验收)成果6项;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2011年被遴选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二、学习、工作简历
1981.9-1985.7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专业学士学位
1985.7-1995.12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助教、讲师
1993.9-1997.1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学位
1999.9-2003.12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学位
1996.1-2003.12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系主任
2004.01至今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2005年)
2009.2- 担任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 社会兼职
2012-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
2009-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研究室主任
2009- ,食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S/TC313)委员
2012- ,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6)委员
四、研究成果
文章及专著:
Li, S., Xu, X., & Zhou, G. (2012). The roles of the actin-myosin interaction and proteolysis in tenderization during the aging of chicken muscle. Poultry science, 91(1), 150-160.
Cao, Y., Xia, T., Zhou, G., & Xu, X. (2012). The mechanism of high pressure-induced gels of rabbit myosin.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16(12), 41-46.
Zhang, Q. Q., Han, Y. Q., Cao, J. X., Xu, X. L., Zhou, G. H., & Zhang, W. Y. (2012). The spoilage of air-packaged broiler meat during storage at normal and fluctuating storage temperatures. Poultry science, 91(1), 208-214
Zhang, Q. Q., Ye, K. P., Xu, X. L., Zhou, G. H., & Cao, J. X. (2012). comparison of excision, swabbing and rinsing sampling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broiler carcasses. Journal of Food Safety, 32(1), 134-139.
Ling Li, Peng Wang, Xinglian Xu* and Guanghong Zhou. Influence of various cooking method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volatile n-nitrosamines and biogenic amines in dry-cured sausage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2,77(5): C560-C565
Xing-Lian Xu, Min-Yi Han, Ying Fei, Guang-Hong Zhou*.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heat-induced gelation of pork myofibrillar protei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xtural characteristic. Meat Science, 2011, 87(3): 159-164
Jian Sun , Xue Li Xinglian Xu* , Guanghong Zhou. Influence of various levels of flaxseed gum addition 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ies of heat-induced porcine myofibrillar protein.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1,76(3):C472-C478.
Yanqing Han, Yun Jiang, Xing-Lian Xu*, Xinsheng Sun, Baocai Xu, Guanghong Zhou.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n microbial populations of sliced vacuum-packed cooked ham. Meat Science, 2011, 88(4): 682-688
Shiling Lu,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Zhiyuan Zhu,Yong Meng ,Yuanming. The Effect of starter cultures on microbial ecosystem and biogenic amines in fermented sausage. Food Control, 2010 (21)4 : 444-449
Yanqing Han, Xing-Lian Xu*, Jiang Yun, Guanghong Zhou, Xinsheng Sun, Baocai Xu. Inactivation of food spoilage bacteria by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Evaluation with conventional media and PCR-DGGE analysi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43(6): 1719-1724
Peng Wang, Min-Yi Han, Qing-Li Dong ,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Shi-Ling Lu.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for textural properties of selected blood curd. 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 2010, 41(6): 757-773
Shiling Lu, Xing-Lian Xu*, Ruihua Shu. Guanghong Zhou, Yong Meng, Yongming Sun, Yanping Chen, Peng 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form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ausage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0,75(6): M366-M372
Daoying Wang, Wei-Min Xu.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Zhiyuan Zhu, Chunbao Li, Mimgmin Yang. Determination of intramuscular phospholipid classes and molecular species in Gaoyou duck. Food Chemistry, 2009, 12(1): 150-155
Fashan Wei,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Gaiming Zhao, Chunbao Li, Yingjun Zhang, Lingzhen Chen, Jun Qi. Irradiated Chinese Rugao ham: Changes in volatile N-nitrosamine, biogenic amine and residual nitrite during ripening and post-ripening. Meat Science, 2009, 81(3): 451-455
Ping Hu, Guanghong Zhou, Xing-Lian Xu*, Chunbao Li, Yanqing Ha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edominant spoilage bacteria in sliced vacuum-packed cooked ham based on 16S rDNA-DGGE. Food Control, 2009, 20(2): 99-104
Minyi Han, Yingjun Zhang, Ying Fei,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Effect of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 on NMR relaxometry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rk myofibrillar protein gel.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9, 228(4): 665-670
Peng Wang, Xing-Lian Xu*, Guanghong Zhou. Effects of meat and phosphate level on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texture of emulsion-type sausage during storag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8(12): 101-105---
Jingbo Zhang, Guanghong Wu, Meng Yong, Xing-Lian Xu*. Study on the pharmacokinetic of enrofloxacin in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sis,after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egimes. Aquaculture Research, 2008, 39(1): 1210-1215
Guo-Yuan Xiong, Shan-bai Xiu, Xing-Lian Xu*, Shi Shuai. Effects of withholding food and/or water supply on the quality of meat from rex rabbits. Journal of Muscle Foods, 2008, 19(4):374-384
Ping Hu, Guanghong Zhou, Xing-Lian Xu*, Han Yanqing. Study of the Lactobacillus sakei protective effect towards spoilage bacteria in vacuum packed cooked ham analyzed by PCR–DGGE. Meat Science, 2008, 80(1): 462-469
副主编21世纪教材《畜产品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副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肉品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授权专利:
植物乳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200910232405.7;1/5
一株产气肠杆菌及其应用 200910232709.3;1/5
一株屎肠球菌及其应用 200910232712.5;1/5
一株阴沟肠杆菌及其应用 200910232710.6;1/5
一种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卡 200820185873.4(2008.09.12);1/4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肉鸡现代产业技术体系(nycytx42-G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骼肌肌球蛋白热凝胶形成机理研究(30771526,2008-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钠条件下肌球蛋白热凝胶形成机制的研究(31171707,2011-2014)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传统中式香肠中生物胺累积机理及生物控制研究(20090097110002,2010-2013)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级新品种扬州鹅的开发与产业化(BA2008088,2008-2011)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00903012,2009-2013)
获奖:
201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冷却肉质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应用(2/9)
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低温肉制品褪色及腐败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2010-3-88-R3,3/10)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冷却猪肉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09-T-03-R02,2/12)
教育部200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传统蛋品现代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及相关国标准制订(2/8)
五、 团队成员等信息
黄明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0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肉品质量控制,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10月-2007年9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肉类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子专题“猪肉产品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制”、人事部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各一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先后参加完成国家九五攻关、农业部跨越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资金转化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完成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创新基金一项。参与制定了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猪肉、牛肉、鲜鸭蛋、鹌鹑蛋等四个部颁行业标准,副主编《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测技术》,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肉品加工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刘登勇 博士,讲师。200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肉品质量控制、食品风味指纹图谱理论与实践。
先后参与了国家973计划课题“肉品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凝胶与风味控制技术开发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肉鸡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肉鸡生鲜产品保鲜与加工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各一项。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肉品加工学》。
赵改名 博士,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肉品加工理论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1月至今在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工作,2005年以来兼职江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漯河双汇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主讲《食品工艺学》、《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肉品科学进展》、《食品专业英语》、《食品安全进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致力于肉类加工理论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双汇、众品、大用等大型肉类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86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948”、国家科技推广、农业部“十一五”规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肉类标准制订、省杰出人才创新工程、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多项。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国家一级学报2篇;获商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星火二等奖1项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4部;2006年4月被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先进科技工作者”。
孙京新 博士,教授,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卫生部食品安全评审专家,山东省食品安全专家,青岛市肉类工业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青岛波尼亚、青岛九联集团、潍坊美城、青岛康大集团等多家企业顾问专家。主要从事肉品质量与安全、肉品精深加工、食品酶学与发酵等方面的研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的《发酵香肠系列-中式萨拉米、酒仙肠》、《冷却肉加工全程质量控制规程的研究与示范》2个科研项目通过鉴定,前者达国内领先水平,后者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参加完成“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参与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牛肉”和“无公害食品猪肉”2项。目前正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另承担国家、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山东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主、参编国家、省级教材5部,著作4部。
汤晓艳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获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从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及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948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10多项课题,承担了《鸭肉等级规格》、《猪肉等级规格》、《肉牛胴体分割》、《农产品等级规格通则》等8项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2部,撰写重要技术报告30多万字。曾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论文奖。现兼任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业专家工作组畜牧业组成员、全国畜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畜产品分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
王鹏,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福利背景下的宰前及屠宰技术、功能化肉制品加工技术及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血浆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低饱和脂肪酸乳化体系稳定性影响机理研究”(2011-2014, 基金号31101308)。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农业大学校青年创新基金及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子课题各一项。副主编《兔产品加工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