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
热点文章 |
|
|
发布日期:2009/6/17 阅读:11766次 |
|
|
谢金防,男,1962年7月生,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联系电话:0791-5704933 13803531392 电子信箱:xiejf166@163.com
南昌综合试验站站长。 |
1.学习、工作简历
1985年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家禽的遗传育种工作,为江西的地方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2.社会任职
现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江西省家禽产业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江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 3.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隶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江西省唯一的省级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机构。现有科技人员35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8人,博士4人。建有江西省农科院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方优质鸡育种中心。家禽学科为江西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家禽研究团队为江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博士3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江西省家禽产业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历年来承担家禽方面的省部级科技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其中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等。家禽研究团队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公开出版科技论著10多部。现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西省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江西省“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 单位地址:江西.南昌.莲塘.横岗 邮编:330200 联系电话:0791-5702433 传真 :0791-5704933 网 址:www.jxaas.com |
4.科研项目及成果
历年来,主持和骨干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20多项,主要开展江西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崇仁麻鸡、余干黑羽乌鸡、东乡绿壳蛋鸡、泰和乌鸡、宁都黄鸡、兴国灰鹅等)的保护、提纯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等,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科技著作3部。现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 |
5.示范县基本情况
(1)宁都县 宁都县地处江西东南,赣州市东北部,版图面积4053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系国家生态示范县之一。宁都黄鸡是江西省优质小鲜型地方肉鸡品种,发展至今,已成为江西省优质肉鸡出笼最多的县之一,是宁都县唯一超过粮食产值的农业产业,宁都黄鸡产业发展列入江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宁都黄鸡产业规模:宁都黄鸡产业规模随着“万户亿元”工程的实施,促使宁都黄鸡生产迅速发展,2008年黄鸡出笼达3130万羽,产值达4.6亿元。在宁都黄鸡养殖重点乡镇先后建立生态养殖小区28个,现已形成“一村一品”的宁都黄鸡专业村12个,宁都黄鸡商品鸡年出笼10万羽以上专业户7户,1万羽以上专业户达300多户,2000羽以上专业户达800余户,通过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带动农户1000余户,全县从事宁都黄鸡养殖及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万人。 宁都黄鸡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宁都黄鸡原种场,种鸡规模达1.5万套,同时,在黄陂、会同扶持建立了三个宁都黄鸡保种基地,规摸6万套,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扩繁场93个、饲养规模达36.5万余套,。县内有孵化厂(坊)46个, 先进的巷道式孵化机10台,箱体式孵化机80台,容蛋量310余万枚。形成了由原种场提供种苗→扩繁场提供种蛋→孵化厂生产商品苗鸡的良种繁育体系,确保了宁都黄鸡的种质纯正。 宁都黄鸡产业化经营:2001年创办了“宁都山凤凰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成立1个黄鸡扩繁专业合作社和8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以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三明市、龙岩市;本省部分城市为主导的销售区域,促进了宁都黄鸡产业化经营进程。 宁都黄鸡品牌建设:宁都黄鸡于2003年7月经省农业厅授予《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畜禽)基地》,“宁都黄鸡”证明商标于2005年8月获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2008年7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宁都黄鸡产业体系建设:为确保质量,宁都县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从品种来源上保证宁都黄鸡商品鸡的质量;二是防疫检疫体系,在产地严防鸡群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三是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了宁都黄鸡品种质量标准及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全面推广山地大棚散养技术。 (2)泰和县 泰和县地处江西中南部、吉泰盆地之腹,邻近闽、粤和港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泰和县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因“地产嘉禾”而得名,享有“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泰和县为泰和乌鸡的原产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泰和乌鸡产业的发展,2001年泰和乌鸡获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2004年成功申报了国家地域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将“泰和乌鸡”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泰和乌鸡的养殖和产品加工已成为泰和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全县泰和乌鸡饲养量达1912.5万羽,出笼1260万羽,发展泰和乌鸡养殖重点乡镇4个,重点基地11个,重点村40个,重点户1800多户,加工企业10多家,产品涉及8个系列30多个品种,年加工泰和乌鸡400余万羽,产值达2亿余元。 (3)崇仁县 崇仁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西部,北纬27°25′18"~27°56′20",东经115°49′~116°17′30",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日照时数1776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266天,年平均降雨量1773.6毫米。县辖7镇8乡,3个垦殖场,146个村委会,总人口33万。 崇仁县是崇仁麻鸡的原产地。崇仁麻鸡是我国特优质型青脚麻鸡代表品种之一,具有体型外貌美观、肉质优良、产蛋性能良好等特点。崇仁麻鸡产业是崇仁县最大的农业特色产业,该鸡种起源于崇仁县许坊乡,又称“许坊麻鸡”,外形外貌以野鸡相仿,在我县有1000多年的饲养历史,1964年被列入“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正式命名为崇仁麻鸡;1983年《崇仁麻鸡选育》列为江西省科委一级科技攻关项目;1989年《崇仁麻鸡选育》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崇仁麻鸡被输入“国际信息网络中心”;1997年崇仁县被命名为“中国麻鸡之乡”;1998年我县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山凤”牌崇仁麻鸡商标;1999年《崇仁麻鸡繁育与优化》科研成果获市、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被省农业厅评定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畜禽)饲养基地”,同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2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2006年“山凤”牌崇仁麻鸡连续2届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2004年崇仁麻鸡鸡肉产品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畜禽产品;2005年被评为全省畜牧产业十强县,崇仁县麻鸡行业协会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山凤”牌崇仁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和首届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7年,崇仁麻鸡行业协会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同年3月,崇仁麻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9月,国家质监局正式批准对崇仁麻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崇仁县荣获“全省养殖业发展先进县”称号。 崇仁县一直把崇仁麻鸡生产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来抓,把崇仁麻鸡防疫检疫和产业化发展等工作列入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已逐步完成了“良种、孵化、散养、饲料、服务、加工、销售”等产销体系的建设。2008年崇仁麻鸡年饲养量达6900万羽,出笼商品鸡6100万羽;加工转化崇仁麻鸡达600万羽。全县已发展崇仁麻鸡饲养专业户1000余户,年饲养量10万羽以上规模专业户50余户。已拥有江西跃鸣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崇仁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天地缘崇仁麻鸡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崇仁麻鸡食品有限公司等6个崇仁麻鸡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三家,市级龙头企业一家,加工系列产品有“食话食说崇仁麻鸡”、“麻鸡酒”、“麻鸡块”、“麻鸡酱”、“五香麻鸡”、“麻鸡酱油王”等十余个。全县崇仁麻鸡产业年总产值7.2亿元,从事崇仁麻鸡产业相关人数达3万余人。崇仁麻鸡养殖大户熊建祥、张仉孙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十大种养标兵”和“全省十佳养殖大户”。 在发展崇仁麻鸡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一支工作队伍。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人事局、发改委、监察局、质检局、畜牧水产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崇仁麻鸡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崇仁麻鸡产业化生产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崇仁麻鸡产业化发展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崇仁麻鸡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个一”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行政领导、技术领导、政策引导和组织调控。县、乡领导及畜牧部门技术骨干对全县崇仁麻鸡年饲养量在10万羽以上,年孵化麻鸡100万羽以上和年销售鲜活鸡100万羽以上的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实行挂点帮扶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产、供、销各环节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崇仁麻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完善一套发展体系。在加工上,共培植了6个崇仁麻鸡加工龙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市级1个,年加工鲜活麻鸡达600万羽;通过十年的发展,崇仁麻鸡产业建立起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供种能力和质量水平得到确保,崇仁麻鸡现有以崇仁麻鸡原种场为龙头的种鸡繁育场(户)13家,其中崇仁麻鸡原种场主要是承担崇仁麻鸡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向全县提供崇仁麻鸡种苗,为省一级繁育场。其他繁育场作二级繁育场,承担商品鸡苗孵化与供应。2008年,全县存栏种鸡32万羽。销售上,尽力扶持麻鸡行业协会建设,制定《崇仁麻鸡鲜活鸡外销市场行为规范》;并组建了专门的防检队伍;经费保障上,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了崇仁麻鸡原种保种、新品系培育、研究开发等经费。目前,100万元崇仁麻鸡原种场改扩建项目正在积极实施;跃鸣公司、天地缘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化“双百”工程项目支持笼子;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还被认定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享受国家贷款贴息政策。崇仁麻鸡发展体系逐步完善。 (3)打响一张“麻鸡名片”。为保护优质崇仁麻鸡品牌不受侵害,我县注册了“山凤”牌崇仁麻鸡商标和“崇仁麻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于销量大、质量稳定、声誉好,“山凤”牌崇仁麻鸡先后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江西省名牌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鸡肉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企业获得全省、全国名牌产品的,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真正打响崇仁麻鸡这张名片。 (4)打造一个服务平台。成立了崇仁麻鸡产业化服务工作组,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现有农经网作用,加强市场调研及综合分析,及时为麻鸡产业各界人士提供科学的信息服务,指导他们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计划,防止盲目生产;及时收集发布疫情信息动态,开辟《崇仁麻鸡信息》专栏和专刊;建立专家技术咨询服务轮流值日制度;依法实行疫苗专营,把好疫苗质量关。 “小麻鸡”已成为崇仁县一项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崇仁县委县政府将举全县之力,继续把崇仁麻鸡产业做大做强,力争用3年时间,崇仁麻鸡饲养量达1亿羽,产值达10亿元,年饲养规模十万羽的专业户达200户,上交税收2000万元,发展8家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崇仁麻鸡加工企业,全县农民来自崇仁麻鸡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
| |
关闭 打印 |
|
|